【人物專訪】港台籃球的下一站通往何處 「精英」的定義不該如此狹窄 — 台灣名家的思量

運動潮流

廣告

NIKE 2019籃球精英賽正在火熱展開,兩位知名的籃球寫評家由台灣遠道而來觀賞這場比賽,雙方各自交流自己對於精英籃球的獨到見解,我們也趁此機會請兩位名家分享對於培養下一代港台籃球精英的建議。

.

撰文:YAM|攝影:Cliff|圖片:NIKE

專訪人物簡介

這次訪問的兩位都是台灣十分知名的寫評家,對學生籃球都研究多年。

.

一位是運動媒體平臺 WOWSight 的創辦人楊育欣先生。WOW代表每個運動員奮鬥努力的過程,或是開花結果的瞬間,總能讓人敬佩驚呼,WOWSight取其「Sight」眼界之意,希望從運動員角度出發,提供運動員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各種想法,期盼透過更深度的報導,說出運動員自己的故事,多年的運動員專訪令楊先生與運動員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繫,讓他更瞭解運動員。

.

另一位是王承文先生,曾任Hoop的總編輯,TVBS球評。他採訪籃球的腳步跨越亞洲、歐洲再到美洲,十幾年採訪籃球的經驗讓他對籃球有極強的敏感度。而其中他最為看重的便是學生籃球,由小學籃球到青年籃球都具有自己的見解。為此,王先生建立了籃球研究院的Facebook專頁,向大家分享自己對籃球的專業點評,也受到眾多網友的支持。

.

台灣學生籃球 VS 香港學生籃球

台灣籃球的氣氛對比香港的確是濃厚的多,台灣的籃球氛圍令到更多人能參與到籃球產業,無論是興盛的NBA文化,傳媒報導的規模台灣都行前了一步。同時在球員的訓練強度、正規度,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度上也相差甚遠。因此台灣的學生籃球無疑是香港籃球發展的重要借鑑。

.

王先生提到台灣的高中籃球運動員常常會有晨操和夜訓,訓練量要比香港大很多,甚至他們還有針灸療程幫助他們調節身體,他們有固定的籃球教練安排在學校,以保持一個長期的連貫性的團隊訓練。由此看來,香港的青年籃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兩位十分欣賞此次香港的精英賽中不僅針對籃球運動員,同時舉辦了球衣設計比賽、DJ訓練班和MC培訓,讓不同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此次精英賽,這種做法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同時宣傳籃球風氣,這種方法也很值得台灣引用。

.

學生籃球為了什麼?

楊先生和王先生都認為學生籃球的熱血程度很高,而其實學生籃球並不同於職業籃球,他們也許並無拼命去打的必要性,而且能獲得勝利的隊伍也就那幾個,細看到學生身上,被關注到的更是鳳毛麟角,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場上拼搏,這一點台灣香港都一樣,也許他們並不為什麼,只是當下做好想要做好的事,也許若干年後,他們未必會記得自己讀過什麼書,但會記得自己穿過的那件球衣,那對球鞋,那一場場自己上陣的激烈比賽,對他們而言,那是永久的回憶,就像精英賽的標語「一生只有一次」,他們所做的也許就是做好這一次。

.

.

.

.

他們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台灣有支名不經傳的球隊,他們出場的時候衣服上繡著「全村的希望」,他們可能來自某個地方的鄉郊,其實意思很簡單,村裡人認為要打就好好打,就把這句話作為標語來用,他們未必會贏,未必會成為職業球員,但他們卻可以被人看見,若干年後,無論他們成為什麼人,這件球衣對他們而言絕不僅僅是件球衣。

.

看見不一樣的一面

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最強的那幾個球隊,表現最突出的那幾個球員,但是回頭看八強、十六強、甚至最後一名的球隊,他們身上真的沒有值得關注的地方嗎?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去看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被看到,就算不是得分最多,不是最出類拔萃的,但是他們在場上努力拼過,那就是值得被看見的。

.

.

.

.

除了賽場上,還有他們的生活。楊先生提到當深入瞭解這些運動員時會發現他們的生活不止賽場,還有更多許許多多的東西,他們的日常可能本身就是影響賽場的重要因素,而日常的這一面常常被人們忽視,如果把那一面呈現出來,就會發現你看到的一切會更加真實。

「精英」的定義

王先生提到變形金剛中的一句話「No Sacrifice, No Victory」,最拼的精神可能才是精英的最佳詮釋。一場比賽的勝利是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球員不應該被數據而局限,而是應該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即使上場的時間只有20秒,只要在那段時間內做好自己要做的事,那20秒就是值得的。數據代表的往往只是整個戰術核心的設計是否成功,一些人被安排為主攻手得分則較高,而背後努力搶籃板,努力防守,努力創造機會給隊員的人他們的分數是刻在隊員的心裏的。他們提到一個「飛翔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不是名球員,也不是球隊主力,但他跳躍力很好,而且很喜歡灌籃,於是他拼命練灌籃,灌不到籃他就搶籃板,一場比賽能夠搶到十幾個籃板,每一次比賽一有機會就試著去灌籃,雖然他得分未必最多,他一樣能受到教練的關注,他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事,他用自己的方法詮釋著自己的精英。

.

.

.

楊先生同時認為精英同樣是堅持,記得當初為何想要去做這件事,為什麼打籃球,為什麼喜歡籃球。堅持是不容易的,但堅持的意義不是只堅持一樣事就把其他事都放棄,而是對待每件事都能以堅持的態度。楊生提到自己曾經採訪過的一名球員,他曾經在賽場上成績非常好,但無奈受傷被逼要放棄籃球,必須要選擇另一條路,於是下決心去學習美髮設計,兩年的時間讓他重新成為一名設計師,他提到這種堅持的概念就來源於籃球,其實籃球可以不止是籃球,更是將那種信念放在每一件事上,無論將來做什麼都可以記住打籃球那時的信念,決定好了一件事就堅持去做,大概這就是精英,不止是籃球的精英,更是人生的精英,畢竟人生也只有一次。

.

.

.

.

.

更多學界精英賽精彩相片